周桓王19年,鲁桓公11年,公元前701年。
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宋人盟于恶曹。
恶曹位于济水以北,郑国酸枣以南,是卫国、南燕、郑国、宋国四国交汇之处。而齐人、卫人、郑人、宋人于此会盟,为的是去年末的郎之战。郑国太子忽是战争与会盟的主导者。
鲁隐公在位11年,鲁国外交谨慎,最后得以开拓。而今鲁侯允也在位11年了,其在外交上却树敌不少,虽有讨伐邾国、杞国以拓地,但在郎之战后,与中原最强的郑齐卫宋联盟势力敌对。被郑国太子忽所针对。
***
卫侯晋十八年,在与郑国敌对多年,最后以失败告终。卫侯晋很快又通过齐侯禄父得以亲近郑国。最终取代了鲁国达成了郑齐卫宋联盟。
但在国内,卫侯晋却对太子伋很不满。
当初,卫庄公薨后,夷姜方20多岁,卫侯晋为公子,烝于夷姜,生太子伋、公子黔牟、公子顽。后卫侯晋质于邢国,娶邢姬为夫人,邢姬无出。待卫侯晋自邢归卫,继位卫侯后,遂立大子伋为太子,以右卿公子职为其傅。
[卫国为姬姓,文王之后,邢国亦为姬姓,乃周公之后。卫侯晋娶邢姬,是有违同姓不婚的,但在春秋礼崩乐坏之下,同姓不婚的原则也被打破了。]
待太子伋年长,右公子职为其迎宣姜于齐。卫侯晋爱慕而自取,更为太子伋取他女。这是鲁惠公夺鲁隐公之未婚妻仲子的节奏。
鲁惠公立仲子所出的鲁侯允为太子,卫侯晋宠爱宣姜,为其筑新台,宠爱其所出二子公子寿、公子朔。欲立公子寿为太子,命左卿公子洩为其傅。
只是太子伋为庶长子,且并无过错,其傅为卫国三卿之首的右卿公子职。卫侯晋正妻为邢姬,无出。夷姜、宣姜所出皆为庶子。
太子伋之母夷姜自缢而死,卫侯晋正夫人邢姬与公子朔一起进谗构陷太子伋。一说是宣姜与公子朔的,但两者都有公子朔。但此时公子寿兄弟应该也才刚刚成年,公子朔是否有心作恶,个人感觉应该是后人因为厌恶公子朔而强加上去的。毕竟当时太子伋即使被废,也是
公子寿继之。公子朔应该没有参与此事,疑罪从无。
有人构陷,而卫侯晋本自以其夺宣姜而心中厌恶太子伋,欲废之。及闻其恶,大怒。
卫侯晋乃派太子伋出使齐国,又使盗待于卫齐边界的莘邑[阿泽以西],将杀之。与太子伋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太子伋且行,公子寿告之,使毋行。虽然两人之母争宠,两人之傅争权,但公子寿却不与太子伋为敌,真以兄视之。为此赶来阻止太子伋赴险。
曰:“界盗见太子白旄,即杀太子,太子可毋行。”
太子伋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
抛弃父之命,哪里还是儿子!如果世界上有“无父之国”就可以逃到那里去了。但世上没有“无父之国”,所以我也不能做“无父之子”。为人之子,焉能弃父之命。太子伋因此不愿逃生。
太子伋及行,公子寿与之饮以酒。太子伋醉,公子寿载其旌以先行,至莘地,盗见太子伋之旌而杀之。
待太子伋至,见公子寿之死,乃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你们要杀的是我。他有什么罪?请杀死我吧!
盗又杀之。
卫侯晋效仿鲁惠公,而取宣姜,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仲子为宋武公之女,本应嫁于鲁隐公息姑,却为鲁惠公夫人。宣姜是齐侯禄父之女,本应嫁于太子伋,却为卫侯晋侧夫人。
鲁隐公是鲁隐公滕妾声子所出,正室孟子早死。鲁隐公为庶长子,在狐壤之战后,战败被囚,威望大失。
太子伋是卫侯晋烝妾夷姜所出,正室邢姬无出,太子伋已立为太子。本身无错,孝顺父母,以右公子职为傅。
卫侯晋宠爱宣姜,欲为其废长立幼,乃派盗杀太子伋于边境。而公子寿代兄替死,太子伋为人子,为人兄,浑不避死。虎毒不食子,而卫侯晋失去了两个佳儿。这就是春秋礼崩乐坏时代下的悲剧。
太子伋又称伋子、急子,公子寿又称寿子,时人谓之二子。遂有《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意为: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烦躁不安。
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渐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二子乘舟二子乘舟
是为哀悼卫国二子。[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卫侯晋枉为人父啊!]
卫侯晋欲废太子而恐不能成,乃使盗杀太子伋于莘地。结果公子寿、太子伋兄弟争先赴死。卫侯晋买一送一,令宣姜失去了长子。
最后,卫侯晋立宣姜次子公子朔为太子。
右公子职是太子伋之傅,左公子洩是公子寿之傅,结果太子伋与公子寿俱死,而公子朔为太子。右公子职与左公子洩都很不满,迁怒于太子朔。
卫国三卿为公子职、公子洩、宁跪,而太子朔却为公子职、公子洩所怨恨,卫侯晋这是自身造孽,流毒于后世。
***
楚国,楚王熊通40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