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与我无关。”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摇摇头道。
他不可能帮裴寂的,更不可能帮方源。
那么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作为旁观者。
但这样的旁观者却不是裴寂想要看到的。
他深深看一眼长孙无忌,挥挥手,让左右礼部侍郎去执行。
作为尚书左仆射,执掌六部,有权直接命令六部官员去办事,哪怕是吏部尚书。
就在左右吏部侍郎准备去办事的时候,方源从睡梦中醒来。
他刚才是睡着了,但并不是非常熟,对外面的事多有观察。
得知裴寂想要将自己贬责离开之后,方源知道自己该醒来了。
“裴相真厉害,一手滔天控制官员们的任免。”
“就是不知道是裴相的命令大,还是陛下的圣旨大。”
方源冷笑。
从怀里取出圣旨。
正是李世民下达的圣旨。
上面有记录方源升迁为长安令的旨意。
裴寂和长孙无忌几人看着方源拿出圣旨,脸色皆是一变。
裴相的命令大,还是陛下的圣旨大,这句话深深击在几人的心中。
裴寂和长孙无忌几人都没有想到方源会拿出圣旨。
毕竟圣旨是给包括方源在内,辽州一众人都有封赏,不是单独给方源的。
按照正常情况,圣旨应该是被存放在辽州刺史府,警示世代刺史府官员。
但是方源竟然将圣旨占为己有,而且还带在身上,这是他们都没有想到。
“臣等拜见陛下!”
裴寂几人相视一眼,最终很不情愿对着圣旨行礼。
“裴相有没有老眼昏花?”
“这些字不用下官读出来吧?”
方源嘴角微微上扬,手持圣旨向裴寂走去。
到了裴寂面前的时候,将圣旨摊开,指着圣旨上字。
“不用,本相没瞎。”
裴寂坐下凳子,头转一边去。
他沉着脸,冷哼一声,不想理会方源。
“两位侍郎,需要下官读给两位听吗?”
方源得势不饶人,向两位吏部侍郎走去。
“不用!”
左右吏部侍郎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学着裴寂的样子,坐下之后不理会方源。
方源看向一旁的长孙无忌,沉吟片刻就没有刁难他。
毕竟他没有刻意针对自己,自己还需要和长孙冲合作做生意。
“都不看吗?”
“那下官还要到偏远地区就职几年再回来吗?”
方源讥笑。
目光最终看向裴寂。
裴寂的脸又是一阵抽搐,很不自在。
有皇帝的圣旨在,他也不好多说其他的。
想要趁皇帝知道之前,将方源下放其他地方已经不可能。
就是不曾想方源竟然这么犯贱,一次次拿着圣旨说事,太损他脸面了。
“裴相觉得呢?”
“下官能就任长安令一职了吗?”
方源再次走近裴寂。
将圣旨重重放在他的跟前。
砰的一声,裴寂的脸色又是难看几分。
最终,裴寂冷哼一声,起身往外面走。
左右两位吏部侍郎也是冷哼一声,起身跟着离开。
这一哼,是对方源的不满,是对方源的敌意。
这个仇,今日算是结下了。
“长孙尚书,你觉得呢?”
方源看着裴寂几人离开的背影,冷笑一声。
随即看向一旁的长孙无忌,沉声道。
“早有听过你的威名,今日一看真是开了眼界。”
“方源,恭喜你荣升长安令,祝你未来前途无限!”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面带微笑道。
方源能升为长安令,必定是得到皇帝的信任。
自己和皇帝荣辱与共,他和方源自然也是统一战线的。
两人没有利益纠葛,所以长孙无忌最多不帮助方源,不会敌视方源。
“谢长孙尚书。”
“请问下官就任长安令的流程走完了吗?”
方源沉吟片刻,收回攻击的状态,淡然道。
他和长孙冲的生意,以后可能还会和长孙无忌打上交代。
毕竟是吏部尚书,掌管无数官员任免之权,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好。
“裴相既然没有话说,本官自然没有其他话要说。”
“你稍等会,本官让人将长安令的官印和官服带来给你。”
长孙无忌笑了笑说道。
他向外喊了几声,立即就有助手到来。
等到长孙无忌的吩咐之后,那人立即离开并很快回来。
“方令,恭喜!”
长孙无忌手捧着衣服和官印,郑重道。
他眼睛看着上面的官印,神色间有些羡慕。
长安令虽然只是正五品,在他之下,但却是长安令。
可以说,自己等人的人身安全等问题全然掌控在长安令的手中。
长安城的治安问题由两股力量负责,一股是长安令,主要负责外城,另一股力量是金吾卫,主要负责内城。
但内城和外城没有一个准确的划分,默认是朱雀门以内的皇宫范围是金吾卫的管辖,朱雀门以外是长安令管辖。
一句话,金吾卫有权管理全城,但因为地位超然的原因,除非是皇帝要求或者战争时候,否则只负责朱雀门以内的治安问题。
故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也需要方源这个长安令庇护安全。
“谢长孙尚书!”
方源接过官府和官印,略显激动道。
方令和方县令,尽管一字之差,意思也相同,但意义差别很大。
长安城是帝城,作为帝城的县令,在诸县之中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而且还比一般的刺史级别高。
“本官就不多留你了。”
“回去适应一下,最好明天能够上任。”
长孙无忌微笑道。
他觉得今日发生的事要去禀报皇帝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