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寿帝闻言思虑良久后道:“也罢,既是如此,便从虎贲、龙骧、羽林三卫中抽调五万人马于你麾下,卿且先率这十万兵马前去阻敌,朕也会下令召各地驻军前来勤王,爱卿只需确保东虏兵锋难进京畿便可。”
随即写下诏书交给陆征,陆征随即领命而去同虎贲三卫指挥使进行交接。虎贲三卫作为天子亲军,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训练都是诸军中最为精良的存在,比之陆征麾下的十二团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着天寿帝的诏命在,陆征无波无澜的借调走了虎贲三卫的五万兵马,而后便召集众将议事。
中军大帐内,陆征端坐主位,麾下大将分列两旁,只虎贲三卫的将校坐在后方罢了。待人到齐,便听陆征开口道:“本侯蒙陛下信重,托以大任,领军前去阻击犯我疆土之东虏贼寇。诸位皆是军中肱骨,望能同心协力,助本侯剿灭贼虏。”
众人齐齐起身行军礼道:“谨遵大帅之命,我等敢不效死。”
陆征抬手安抚住众人,而后道:“依照最近军情,宣府大同两镇已然被东虏攻破,而今其兵分两路,直指京师而来。”说着便让人抬上来一副大周地图,指着紫荆关和居庸关道:“如今东虏大军必然在强攻此两处关口。此前东虏入侵,居庸关便被攻破,之后虽也派人整顿,但也难堪大用,此二关必然难以阻敌北下。如今我等兵马不足,当以守御为主。”
说着在地图上连点三地道:“我意将兵马分为三部,分别驻扎在良乡、西山和房山三地。此三处乃是东虏破关而入后的必经之地,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将自然不会对此有何意见,纷纷拱手称是,陆征随即下达军令道:“既如此,众将听令,虎贲卫参将黄威何在?”一虎背熊腰的威武大将站出来道:“末将在此。”
陆征道:“着你带本部人马并本帅麾下骑兵一万驻扎房山。”黄威当即行礼道:“末将领命。”
“龙骧卫参将秦振何在?”
一气度威严的将领站出来道:“末将在此。”
陆征道:“着你带本部人马并本帅麾下骑兵一万驻扎西山。”秦振同样领命退下。陆征随即站起身道:“其余诸将并羽林卫人马随本帅驻扎于良乡,三地互为援引,当以守御为主,不可轻敌妄进。若是谁敢误了本帅大计,必军法从事,绝不轻饶。”
众将连忙道:“末将谨遵大帅军令。”随即众将回去调动人马,往良乡三地而去。
入驻良乡之后,陆征当即将麾下的斥候尽数撒了出去,探查东虏的动向,很快陆征便得到了相应的消息。不出其所料的是居庸关和紫荆关被东虏攻破,甚至此番居庸关的守将根本就没做抵抗的直接投降了东虏,也亏得陆征兵贵神速,否则再晚一点这良乡指不定还在谁手中。
而根据斥候的探查,眼下东虏大军已然距离良乡不过数十里之遥,要不了多久便能抵达良乡。此番陆征虽麾下兵力不足,但好歹是据城而守,占据优势,城内物资充足,倒也没什么难处。他反而担心的是西山和房山二处。
黄威和秦振二将虽然是陆征特意挑选的,在天子亲军之中也是颇有名声,但到底不是自己麾下之将,了解也不够深,陆征只怕到时万一这二人中出个草包,那就真是误了自己的了。也正是因为如此,陆征这才特意分出去两万兵马归到二人麾下,为的就是万一出事,这两万人还能补救一二。
很快就有守将来报,说是城外出现东虏大军的踪迹,陆征当即带着众将来到城投。就看到不远处烟尘漫天,无数旌旗随风飘摇,至于兵马更是无边无际,看齐规模当有二十万之数,想来攻破两关之后,东虏便合兵往京城而来,眼下的这便是东虏的全部主力。
未几就见一队人马自东虏阵中而来,直奔良乡城而来,抵近后才看到乃是一年轻将领领着一队亲兵而来。只见其对着城头喊道:“不知是那位将军在此驻守啊?”
陆征闻言道:“本帅乃是忠勇侯陆征,不知你这蛮夷可知本帅大名?”那将领完全不在意陆征将自己称为满意,反倒是大笑着道:“未曾想竟是陆将军在此,小王可是久有耳闻了,想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便是败在陆将军手中,那可是足足十万大军啊。”
陆征眼睛一眯道:“却不知阁下是哪位啊?”
那年轻将领道:“好叫陆将军知晓,本王乃是大金肃亲王巴彦。”陆征讥笑道:“本帅倒是不知何时出了个大金?”此话自然为假,毕竟东虏立国这等大事大周朝廷岂会不知,这番话不过是为了奚落巴彦而已。
巴彦毫不在意,反而岔开话题道:“陆将军,你们那位大周皇帝昏庸无道,致使朝中奸佞横行,天下百姓也是苦其久矣,将军何不弃暗投明,归顺我大金。我朝陛下久仰将军之才,到时必不失王公之位啊。”
陆征大笑道:“当真可笑,你等蛮夷不识天数,犯我疆土,不趁早下马受降,安敢在本帅面前大放厥词。本帅累受国恩,岂肯屈身侍贼。”巴彦也不意外,毕竟只是试一下罢了,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可惜的,随即道:“既然将军执迷不悟,本王也就不再多言,若是何时将军想通了,随时可传信本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