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想说什么,但人家是皇后,除了皇帝,谁敢说,都只能坐在原位眼巴巴的看着。
长孙皇后只得继续解释道:“陛下,不是所有的茶都是武夷岩茶,轩儿说了,只有在武夷山地区,生长的茶才算是武夷岩茶,
您可知,又为何叫做岩茶?
那是因为其茶树的母树都是生长在悬崖岩缝当中的,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这大红袍,这次轩儿送来的,更是大红袍中的极品,乃是御品贡茶,今年因为是初年,需要栽种培育,茶叶产量就更少了,
所以也只有三两,这三两的收购价是一两三贯,刚刚那一壶,臣妾已经用了不少,再泡,待到过年就没得喝了”
不是说长孙皇后抠门,实在是产量太少,一共才三两,下一茬的茶叶还要等上一年才能下来。
这拿出一壶让大家尝尝鲜,长孙皇后觉得,自己已经够大方了。
“就……就三两?”
李世民这时也被长孙皇后说出的产量给吓了一跳,怪不得从刚开始,情绪就不怎好。
原来是这么回事。
原来是怪自己带的人太多了。
其他人一听产量这么少,也不好继续让长孙皇后泡,最后还是长孙无忌干巴巴的说道:“那个,皇后娘娘,要不,壶里的剩茶,再泡一泡吧”
程知节也附和道:“对对对,皇后娘娘,壶里的茶叶再泡泡,这好的茶叶抗泡!”
长孙皇后无奈,只好让宫女把壶里的茶叶继续泡一泡。
还别说,这第二泡的味道居然也是不错,就这样,这一壶茶翻来覆去的泡了整整七八壶,直到最后的茶汤已经变的很淡了,大家才放过了这壶茶。
这壶茶如果会说话,估计早就把众人骂上个八百回了。
在叼的茶叶架不住这么泡啊。
之后,长孙皇后又拿出了其他茶叶泡了一壶,其味道虽然比大唐之前的茶叶要好,但和大红袍相比,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最后众人便也只能遗憾的纷纷告退了。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之后,李世民就对长孙皇后问道:“观音婢,这大红袍真的就只有三两?”
“臣妾还能骗陛下不成?真的只有三两,轩儿在信上说,这三两是最好的了,臣妾本来只是想让陛下和哥哥独自过来的,怎知陛下带来这么多人”
长孙皇后是极少和李世民发脾气的,但今天却少见的有了些脾气。
“不可能,这小子一定还有私藏!朕太了解这小子的性格了!”
李世民是相信长孙皇后的,也相信李轩送来的三两是最好的,但李世民绝对不相信,李轩会一点私货都不留。
“陛下,轩儿有,那是轩儿自己的事,这茶是轩儿费劲千辛万苦才制出来的,就算他真的有,咱们也不能伸手去要不是?”
长孙皇后可是个要脸面的人,茶是好茶,但她可做不出厚着脸皮伸手跟晚辈要。
李世民一听,梗着脖子说道:“朕又不白要,朕可以给钱啊”
“轩儿的基础价一两就一贯了,您打算给多少?”
闻言,李世民也是一阵语塞,这么好的茶,十斤也不够喝的。
虽然李世民相信李轩手里还有私货,但只看李轩给自己只送了三两来看,总产量绝对不会很高。
所以,这大红袍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了,是有钱你都不一定能买得到。
要,又不好意思要,花钱买,人家李轩也不差钱,你给多少钱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李世民表示非常郁闷,这个小王八蛋,没想到还真有点本事,如果照这个效果来看,说不定五年后,他还能能靠那些荒凉之地给朝廷带来三十万贯的税收呢。
很快随着这些大臣们的口口相传,武夷岩茶之名就在长安流传开来了。
尤其是大红袍,更是其中之最。
然,其味道究竟如何,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众人也只能靠着传说,来神会其中的味道了。
而在另一头的李轩,则是没有李世民的这种苦恼,足足十四斤,管够喝。
对此,李轩是没有一点的负罪感。
不是他吝啬,只是他深谙一种道理,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价格,而是在于它的稀缺性。
比如限量版的超跑和手表,它们从出厂开始,就已经被厂家定好了价格。
但你却不能单纯的用厂家为其定的价格,而去衡量它的价值。
如果他一次性的供应太多,那么就等于是在贬低大红袍在人心中的价值。
李轩每年都会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免费供应一定量的大红袍,但绝对不会太多。
他要时时刻刻营造出一种,大红袍产量很少,数量有限的现象,从而带动其它普茶的销量。
毕竟现阶段大红袍的产量还是太低了,其它普茶才是产量的大头。
长安卢府。
临近年关,几个世家在长安的负责人,又一次聚在了一起。
前段时间,朝廷已经下放的军购订单,订单总价值为七万贯。
七万贯,其实并不算少,但这可是军购订单,这笔钱是要给北方驻军增添过冬物资的。
大唐边境的驻军虽然说不上多,但也绝对不少。
至少单凭这七万贯是绝对不够的。
这一次世家的人再次相聚,就是想相互之间交换一下各自的信息,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有其他世家单独接到了来自朝廷的订单,不然怎么可能一下子减少这么多的订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