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至今都还记得,3年前在拉勒米堡的那个小酒馆里,死掉的那个老秀才。
只可惜还没有来得及说上几句话,那个老秀才便死掉了。在往后的时间里,斑鸠也曾想过要去寻找自己的‘老乡’,但是戎马倥忽,连自己都是朝不保夕,只能无果而终了。
其后倒也没有再故意寻找。……前世既来自太平洋的西岸,要说心中没有偏私,那是不可能的。
他没那么薄情。此身却是在太平洋的东岸,若说心中全是不顾一切的偏私,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他没那么天真。19世纪的美洲实在是太混乱了!尤其是西部这个地方,乱得就像是一锅粥。
印第安人联盟名义上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想的集体,但是实际上更倾向于是一种以斑鸠团体为核心的一个大部落。
围绕着这个部落,各地的酋长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按照自己的方式维护着自己的力量。
即便是在3年前,阿美利加联合酋长国已经建立了,这种‘王权不下乡’的模式依然是最主要的统治方式。
归根到底,阿美利加是一个被催熟的果实!印第安人在斑鸠的生拉硬拽之下,直接跨越了好几代的生产力,进入了手搓蒸汽机的朋克时代。
而生产关系却并不能依靠生拉硬拽来同步进行。即便是斑鸠,他想要改变河流的走向,想要搬走拦路的高山,这些他都可以做得到。
但是想要让他从波涛汹涌的河流中找到一条小鱼,从莽莽苍苍的大山中找到一只麻雀,这却不是此时的阿美利加的国力能够做得到的。
所谓的‘国力’,最基础的体现便是组织度的强弱。什么时候斑鸠能够一纸命令,便将某个具体地点的具体个人在具体的时间范围里给提到自己的面前,那就至少能说明,阿美利加这个国家,算是真正的有了一个整体组织的样子了。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命令还得通过大大小小的酋长们反复中转,酋长们连自己治下有多少人,多少土地都还是一头雾水。
——像乔克托州的野火酋长这种,愿意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管理中来的酋长,已经算是佼佼者了。
更多的酋长们,连管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管理不过来,连处理政务这个概念都没有。
——斑鸠经常觉得自己在管理一个幼儿园,别说‘排排坐点名字’这种高难度管理动作,让这些小朋友们学会好好上厕所就已经很困难了。
在19世纪中叶的这个时期,来自太平洋对岸的华人,从绝对数量上已经不算是少了。
大约有好几千人左右。但是美洲何其广袤?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海捞针地去搜寻自己的同乡,其实无非是满足一些情感上的慰藉,于大局毫无作用。
自己若站不稳脚跟,这情感慰藉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自己若能站稳脚跟,这情感慰藉也才能落到实处。
往后的百年,世界风云激荡,沧海横流。届时,若自己能在大洋这边有所作为,远甚于在此时找几个同乡眼泪汪汪地互诉衷肠。
风物长宜放眼量!……此时的斑鸠,已经在印第安人的首领位置上浸润了十年。
思想越发深邃,手段也越发纯熟。不只是掌握了言出法随的强令,更多的有了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布置。
有很多事情,当时没有人能看得懂他在做什么,只是在事后回想,才会惊出一声冷汗——而绝大多数的人,甚至连回想都不会,自以为那是理所当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的印第安人们,也许对于自己部落的历史都说不清楚,却对于大洋对岸的‘彼黍离离……’朗朗上口。
人心自古如此,在潦倒困顿的时候,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发达的亲戚呢?
越是隔着重洋,越是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美好!……《美洲文明史》这一本书发行于1847年。
这一本书的作者名叫肥皂,自小聪颖,家学渊源。经考证,他的祖上是阿兹特克帝国的图书馆管理员,即便是这个古老的帝国已经被灭亡三百多年了,但是通过祖辈的口口相传,依然传承下来了无数宝贵的史料。
在他的童年时期,跟着部落四处流浪,饱经沧桑。后来进入了白人的寄宿学校,在那里他看到了白人是如何篡改美洲的历史的。
从那时起,他便发誓要写出一本阿美利加人自己的历史来,告诉世人,美洲的文明并不是现在那些白人所讲述的那样。
经过了十多年的游历,他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在来到白石城之后,时任智慧祭司塞阔雅给了他极大的支持,让他得以专心着述。
到了1847年,他终于完成了这一部300万字的皇皇巨着。在这一本书里,他讲述了美洲大陆一万年以来的历史,有许多辉煌灿烂但却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在这一本书中,也终于重新为世人所知。
关于阿美利加人的起源,书中是这样说的:“在距今大约2万年以前,那时候的世界非常寒冷,连太平洋的岸边都堆满了冰雪……”
“白令海峡那时候还是一片由冰川构成的陆地,我们的祖先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毅然踏上了西进的路程……”
“他们举着火把,唱着战歌,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原始的工具在冰川上凿开了一条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